银发清风润心田!山丹:创新基层宣讲 巧传文明新风
“高额彩礼是负担,真情实意才长远。”8月29日,在山丹县城市绿地公园,一场以抵制高额彩礼为主题的文艺宣讲活动正在热烈开展。县老年大学银龄宣讲队通过自编自演的快板书、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,将移风易俗的大道理融入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,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。
活动现场,宣讲员精神饱满,用生动的表演将移风易俗的理念娓娓道来。快板书《移风易俗话彩礼》节奏明快、朗朗上口,小品《四大妈说彩礼》诙谐幽默、引人深思。表演者运用方言和鲜活案例,把抵制高额彩礼、倡导文明新风的道理融入节目中,让群众在欢笑中受到启发,现场不时响起掌声和笑声。这种借助文艺形式传播理念的方式,使文明新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人心。
“作为一名宣讲员,要带头抵制高价彩礼,提倡量力而行。看着年轻人因为少了负担,感情更和睦,我们心里才最踏实、最欣慰,这才是真正为孩子们好。”宣讲员王巧霖说。
这种朴实而充满智慧的话,道出了许多群众的心声,也是山丹县创新推进移风易俗、深化基层宣讲的生动体现。面对高额彩礼治理难题,山丹县摒弃生硬说教,巧妙发挥“银发力量”,让基层党员、妇女干部和普通群众走上宣讲一线,用身边人讲身边事,以家常话代替文件语,借文艺表演阐释“大道理”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群众对政策理论的认同感,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理论传播的途径,逐步培育出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,体现出基层治理中“以人为本、润物无声”的智慧。
山丹县老年大学校长郭勇表示:“我们组织创作了快板书《移风易俗话彩礼》和小品《四大妈说彩礼》等原创节目,以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,生动阐释抵制高额彩礼的意义。通过将文明新风融入民间文艺,让群众在艺术欣赏中自觉认同婚事新办、勤俭节约的理念,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。”
创新理论宣讲形式,传播时代文明新风。山丹县通过构建“特色品牌+多元队伍”的宣讲新格局,整合巾帼马扎宣讲团、劳模工匠大讲堂等特色资源,统筹乡镇干部、文明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将宣讲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使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。如今,婚事新办、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已在山丹蔚然成风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